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屏古村,慢慢的、静静的感受这世外桃源里人家的冬日风情。
寻找那儿时的记忆。
感受外婆家的暖意。
腊月里,在皖南徽州黟县的南屏村,经常还能听的见这样的敲打声,那就是徽州乡村标志性的年俗之一——黟县打食桃。春节前“打食桃”的风俗,在黟县从古传到今,把糯米和籼米碾成米粉,按比例加热水搅拌,一块一块球状的米粉团摁进模子里,再敲打出来,就是“食桃”,形状像桃子,一片一片扁平的白色食桃又像云朵。虽然雕刻模具的手艺可能会面临失传,但是刻着各种吉祥图案的模具代代相传,印在食桃上,象征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。
“打食桃”的传统技艺,包括“碾制米粉”、“揉制粉团”、“入模打制”、“上笼蒸熟”、“点红晾干”五道工序。
打食桃流程:
说起打食桃,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了。打食桃用的面粉得提前一天准备,首先将糯米、大米用水浸泡(12小时为佳)。第二天将米磨成粉。在“碾制米粉”工序中,“米粉”,是用优质籼米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加工而成的混合米粉;而“加工”方式,最好用原生态的石磨研粉或水碓舂粉为最佳,用机器加工的次之。
原料:有糯米、大米。
工具:食桃磨具。
第一步:揉制面粉。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到处盆中,加入适量热水,将面粉和匀,反复揉搓。
第二步:揉制粉团。将和好的面粉摘取成团。准备入模打制咯!
第三步:入模打制。将揉好的面粉摘取适量粉团,在磨具上先,摸些生粉,以免粉团黏在磨具上打不下来。打制食桃的“食桃模”,可是大有文章:首先是制作食桃模的木料,必须选用木质细腻、纹路缜密的石楠木、黄柏、枣木、桃木等制作,用其它木料就难以抵挡反复的敲打,也不便于雕刻;其次是“食桃模”上雕刻着的图案,要将麒麟送子、寿星福星和元宝等巧妙地绘制在“桃形构架”图案中,设计、雕刻技艺非常考究,必须综合采用徽州木雕的相关技艺,才能相得益彰、寓意深长。
第四步:上笼蒸熟。将做好的食桃放在蒸笼里,柴火灶烧起来,蒸上个15-20分钟后,将食桃放在竹匾上晾干。
第五步:点红晾干。食桃晾干后,用食用朱砂红将食桃上点上红。红点在我国习俗是喜气的意思,点个红点图个彩头,寓意来年“红红火火、大吉大利”。
开吃喽。就着些白糖,味道更佳。时令的徽州美食——食桃。错过这季,那么还要再等一年···
来源:徽州公社、中国之声、黟县论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