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出自先秦佚名的《静女》
译文不是荑草长得美,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。
注释匪:同“非”。女:代词,代前文所说之物。贻:赠与。
赏析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“爱屋及乌”式的反应,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,别具真率纯朴之美。
完善
原文
佚名《静女》
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娴静的姑娘真美丽,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。故意躲藏让我找,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。娴静的姑娘容颜好,送我一枝彤管。彤管有光彩,爱它颜色真鲜艳。郊野采荑赠送给我,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。不是荑草长得美,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。
注释静女:贞静娴雅之女。静:娴雅贞静。姝:美丽,漂亮。俟:等待,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。城隅:城角隐蔽处。一说城上角楼。城:城墙。隅:城墙上的角楼。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搔首踟蹰:以手指挠头,徘徊不进。踟蹰(chí chú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文言常识
通假字静:同“靖”,文雅和善。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说:通“悦”,喜爱。女:同“汝”,指彤管。归:通“馈”,赠。匪:同“非”,不是。女:通“汝”,指荑。
鉴赏
《静女》一诗,向来为选家所注目。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,也就是说,它是一首爱情诗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多有曲解,未得其真旨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所说拘牵于礼教,皆不免附会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有多解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”,朱熹《诗集传》也以为“此淫奔期会之诗”,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简析
《静女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为一首爱情诗。此诗叙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,流露出男子对恋人性格温柔娴静、外表淑丽的赞美与喜爱,尽显年轻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。全诗构思灵巧,人物形象刻画生动,通篇以男子的口吻表现幽期密约的乐趣,其语言浅显,形象生动,气氛欢快,情趣盎然,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,对青年人恋爱心理的描写惟妙惟肖。
佚名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► 6739篇诗文 ► 8605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昨夜扁舟雨一蓑,满江风浪夜如何?
——朱熹《水口行舟二首》
无事时戒一“偷”字,有事时戒一“乱”字。
——《格言联璧·处事类》
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。
——佚名《野有蔓草》
居高位者易骄,处佚乐者易侈。
——《明史·列传·卷二十四》
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
——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
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
——苏轼《东栏梨花》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——李清照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
——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·其二》
掩柴扉,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。
——沈自晋《玉芙蓉·雨窗小咏》
兵家胜败全难料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