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霁”,甲文金文缺。《说文》:雨止也,从雨齐声。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沿用了同样的解释。
图片来源:《说文解字》
“霁”的声旁为“齐”,其甲骨文多为三颗禾麦吐穗排列整齐的样式,《说文》:齐,禾麦吐穗上平也。在“霁”的构字中,或取禾麦穗长成至此为止之意。
图片来源:《甲骨文读本》
“霁”主要指雨雪之后天转晴,例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 黄庭坚《念奴娇》: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。
“霁”也可以表示怒气消散,如色霁。
最后以一首黄自作曲,刘雪庵作词的歌曲《踏雪寻梅》结尾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这首歌,骑驴的少年在雪后的晴天里赏梅采梅,书声琴韵闻梅香,这场景在我的脑海中伴着歌词曲调总不能忘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pic/%E8%B8%8F%E9%9B%AA%E5%AF%BB%E6%A2%85/2867418/1/8d5494eef01f3a2974aadd329925bc315d607cef?fr=lemma#aid=1&pic=8d5494eef01f3a2974aadd329925bc315d607cef
参考文献及来源
1. 《字源》,李学勤 主编,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,2012年12月第一版
2.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,(清)刘树屏编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4年8月第一版
3. 《说文解字》,(东汉)许慎
4. 《现代汉语词典(第7版)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,商务印书馆
5. 《甲骨文读本》,王本兴编著,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,2019年5月第一版